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邱瑞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源于自然心象映照

2008-11-03 13:40:2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邱瑞敏
A-A+

    油画《女电工》是张隆基先生的成名之作,珍藏在上海博物馆,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。那时,作为年经学子的我十分欣赏这幅作品,对着印刷品观赏不止,爱不释手。是画面上聚精会神的女工形象得以栩栩如生的塑造、或是冷灰色的基调中一束红光既和谐又有律动的表现,或是画面笔触的流畅洒脱和画刀刮划变幻之妙……都深深铭刻在,我的脑际。至今人们议论此画时,仍记忆犹新,一幅好画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里。

    1958年那年我考进了上海美专中专部,1959年张隆基先生便从人美出版社调入我校成了我的老师,那时他才29岁,我15岁,这是我的幸运。我由衷地仰慕老师的《女电工》,心慕笔追,不觉倦怠,急切的求知之心油然而生。张先生教学认真、因势利导、语重心长,以长者的经验不厌其烦地阐述绘画的科学精髓,使我得益匪浅。我升大学部油画系,他又是油画系老师、任教研室主任,我们的师生关系持续时间很久。

    渐渐领悟到张先生的教学思想始终坚持重客体的观点。这与他的《女电工》的创作思想有着密切联系,此画的鲜明特征是来源于生活的典范,虽然只是描绘生活的一个侧面,却画得真实而生动、寓意深刻,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,那时几乎每个学期张先生总是与我们一起下生活,要求我们仔细体察生活,观察客观物体和自然界,着力于以情描写,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角,收集有活力有朝气的各类形象素材,这乃是创作的源泉。他的创作历程正是遵循着这一原则,也以此引导我们学生。

    之后我和张先生在油画雕塑院成了同事,在一起创作,我们更是经常背着行李和画箱爬山涉水,去工矿、农村、海岛、部队,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,我不断体会张先生的作品,不论人物画还是风景画,他从不凭空臆造,违心作画,不刻意追新赶潮,始终遵循自己的心规,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,走自己的路,认认真真作画,严格自律,同时广览博收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。

    上世纪70年代张先生专心致志翻译和编写绘画史料,这对于一个画画的人来说意味着毅力和磨练,他写过《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》、《法国纳比派画家维亚尔》等书,并潜心研究、吸取他人所长,融会东西,这对他的画有很大影响,尤其在80年代后走出国门考察绘画,研究前辈大师的经典画作。张先生的画进入多产期,在他的居所里几乎成了展览场馆,墙上尽是画,述有—间画库。他的作品参加过许多画展,在国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。如今将他辛勤创作的精品选编成册,是他成就的回顾。我见过他后期的许多画,十分喜爱,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,不受世俗喧嚣浮躁的影响,默默地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间耕耘着,创造心中美的世界,尤其是后来的风景作品,无论草木花卉、原野山川、亭台楼阁或是沧海天涯,总是体现他内心的真情与感悟,理念在客体中升华,而不是简单地再现或模仿自然界。做到充裕自如,匠心独运地表达情景内涵。张先生更擅长于使光与色在画面上交融闪烁,浓重色块相互交映,笔触灵动而有节奏,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,让我们吟味无穷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邱瑞敏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