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画《女电工》是张隆基先生的成名之作,珍藏在上海博物馆,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。那时,作为年经学子的我十分欣赏这幅作品,对着印刷品观赏不止,爱不释手。是画面上聚精会神的女工形象得以栩栩如生的塑造、或是冷灰色的基调中一束红光既和谐又有律动的表现,或是画面笔触的流畅洒脱和画刀刮划变幻之妙……都深深铭刻在,我的脑际。至今人们议论此画时,仍记忆犹新,一幅好画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里。
在1958年那年我考进了上海美专中专部,1959年张隆基先生便从人美出版社调入我校成了我的老师,那时他才29岁,我15岁,这是我的幸运。我由衷地仰慕老师的《女电工》,心慕笔追,不觉倦怠,急切的求知之心油然而生。张先生教学认真、因势利导、语重心长,以长者的经验不厌其烦地阐述绘画的科学精髓,使我得益匪浅。我升大学部油画系,他又是油画系老师、任教研室主任,我们的师生关系持续时间很久。
渐渐领悟到张先生的教学思想始终坚持重客体的观点。这与他的《女电工》的创作思想有着密切联系,此画的鲜明特征是来源于生活的典范,虽然只是描绘生活的一个侧面,却画得真实而生动、寓意深刻,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,那时几乎每个学期张先生总是与我们一起下生活,要求我们仔细体察生活,观察客观物体和自然界,着力于以情描写,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角,收集有活力有朝气的各类形象素材,这乃是创作的源泉。他的创作历程正是遵循着这一原则,也以此引导我们学生。
之后我和张先生在油画雕塑院成了同事,在一起创作,我们更是经常背着行李和画箱爬山涉水,去工矿、农村、海岛、部队,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,我不断体会张先生的作品,不论人物画还是风景画,他从不凭空臆造,违心作画,不刻意追新赶潮,始终遵循自己的心规,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,走自己的路,认认真真作画,严格自律,同时广览博收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。
上世纪70年代张先生专心致志翻译和编写绘画史料,这对于一个画画的人来说意味着毅力和磨练,他写过《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》、《法国纳比派画家维亚尔》等书,并潜心研究、吸取他人所长,融会东西,这对他的画有很大影响,尤其在80年代后走出国门考察绘画,研究前辈大师的经典画作。张先生的画进入多产期,在他的居所里几乎成了展览场馆,墙上尽是画,述有—间画库。他的作品参加过许多画展,在国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。如今将他辛勤创作的精品选编成册,是他成就的回顾。我见过他后期的许多画,十分喜爱,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,不受世俗喧嚣浮躁的影响,默默地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间耕耘着,创造心中美的世界,尤其是后来的风景作品,无论草木花卉、原野山川、亭台楼阁或是沧海天涯,总是体现他内心的真情与感悟,理念在客体中升华,而不是简单地再现或模仿自然界。做到充裕自如,匠心独运地表达情景内涵。张先生更擅长于使光与色在画面上交融闪烁,浓重色块相互交映,笔触灵动而有节奏,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,让我们吟味无穷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