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邱瑞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就这样去寻觅

2012-03-29 14:37:3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金临
A-A+

  我自幼酷爱绘画,似乎有一种艺术的灵气总在陪伴着我。——邱瑞敏

  从画室的窗户望出去,可以看到画家居住的这个城市,天的边际线隐隐约约地落在城市的尽头。或许有的时候,邱瑞敏会站在窗旁,想着若干年前自己的一个小小决定,让十五岁的男孩一生都与绘画结缘。

  也正是这间画室,近期画家的一幅幅作品在这诞生,画里的一座座桥陪伴着水和倒影相映成趣,不同风格的建筑与面貌不同的人物,还有其它,都被画家那支蘸满情感的笔一并掷到了画布上,那里,一个崭新的世界被打开,充满诗意!事实上,写实绘画本身大多是用来抒发人类的美好情感,在作品中对情感的追求,从艺术家较早的主题性创作中我们就能感受到。近些年来,画家钟情于风景画的创作,从他那些情愫婆娑的风景画里,我们看后心中都会不由然地涌出一股音符的泉流,溢出一份真切的感受。正因为如此,对于探索艺术、构建自己情感世界的他来说,创作就好似在演奏一支曲子,它时而悠扬又时而低沉,时而明亮又时而阴郁,既像乐曲终结时期待着永恒静寂的到来,又似曲终时的狂澜震撼。只有在那一刻,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画家的情感世界,一睹各种可能性的发生,去体会生命眷顾我们的意义。

  对艺术家来说,创作动机首先是来自对情感的需求。因为人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,并且有表达情感的天然需求,尤其是有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家则更是如此。“谁告诉我说人会寂寞?我曾孤苦伶仃,不知到何处把你找寻,自从找到你,我们就共度光阴,不再分离。”罗马尼亚诗人和文学家阿尔盖齐在他的作品中,如是的表达自己的情感,且满怀深情!同样,邱瑞敏是把绘画当作自己情感的归宿,寄情于画中,而且,画家的这种情感从不轻易外露,总是和画笔系结在一起,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。他喜欢画他眼中感兴趣的一切,尤其是那些能够进入他笔端的对象,这些对象在他笔法遒劲、色彩明亮、线条自由、行止有度的表达中倾诉着画家真挚的情感。也许我们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,不太认同自己所获得的感受是直接来自于观赏作品所得,只是确认自己在体会一个与自身有关的视觉经历,但是,让人坚信的是,正是这种相似的体验式感受使我们共生出一种情感,这种情感是我们人类共有的感情基础,它给于情感以充实。或许,你还会有这样的疑问,为什么画家会如此的选择?因为对每一位艺术创作者来说,情感是衡量作品的第一要素。正是画家一开始就把“情感”作为创作首要表达的东西,并诉诸于实践,才使作品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。尽管有时看起来它的确会左右我们对事物的一些认识,可勿庸置疑,艺术的本源就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对情感的需求,否则我们无法承大地及与我们人类自身带来的某种精神的匮乏。

  艺术创作更多的是体验情感过程。画家的创作也正是一开始就从“情感”这个目标出发的,最终也是在“情感”的表述中完结且保留在作品之中。我们在欣赏画家作品同时,也在感受画家内心的情感历程。或许也正是如此,情感的这种不可言说的可能性正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生命所在。

  画中有“境”,便可出情。

  作为一个艺术家,邱瑞敏要表现的那个“境”,来源于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。此“境”,既无绝对相同的情趣,也无绝对相同的景象,皆由画家提炼而出。对画家来说,除了主题性创作之外,一些他远游过的地方,自然而然地成为他创作的“景”。 在他的画中,早期多以人物作为创作的对象,近期又较多以风景形式呈现,虽然在表现的内容上有所改变,但追求画面的“境”却一如原初。那么,这个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与他的“情”在哪里汇合呢?既不在于一个完全摹写拟真的世界,也不在于一个完全超然于物外的世界,而在于一个“画境”,一个画家想真正表达的“真境”,一个笔随意行,情随心走的“境”,在这个诗的境遇里有一个通向心灵的“境”,这“境”只由画家眼中产生,它直接面对我们生活的世界,这就是一种“画境”。正如画家所言:“情因景而生,景因情而动,情景交融而入意境,意境是画的灵魂所在。”画家所说的“意境”,就是画家心中的“境”。追求此“境”,乃得意境。此“境”一开,每时每刻都有“情”出现,这“情”又在不知不觉中与观者的心灵相会,从而达到物我两忘。事实上,人在感知过程中自身思想意识也在重塑,此时的绘画作品投射于观者的映像,必然会产生一种与以往经历不同的新体验。在体验的同时,我们渐渐会伸展自己的想象力,这是观者自身的一种本能反应,它自觉不自觉地开拓了作品的想象空间。

  不论是何对象,艺术家想表达的都是我们这个生活的世界里生生不息的流变。在画家的笔下,这种流变很显然都是为了试图更接近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一点触动,更接近画家所要表达的那份情感。同样,作品中出现的雕塑与人物、桥与水面、蓝天与建筑、色彩与节奏等,凡合乎我们情感世界的元素都出现在画家所要构建的意境里。画家抛弃了精致细微的描绘与纯粹客观的再现,而选择与自己内心保持一致表现形式,在粗糙起伏的画布上建构一个“境”。虽然画家以坚定的口吻向过去纯粹的具像告别,在笔触之间时时透露着对生命意象的追求,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仍有依稀可辨的形。脱离具体的物的“境”是没有“情”的,这就需要艺术的创造。创造是不会重复的,创造也不会复演,同样每一幅作品的意境也是独一无二的,情与景的交融,乃画之真境,画家在创作中时刻遵循着这一艺术的准则。

  我们欣赏画作时,犹如打开我们过往“记忆”中的相似性、类似性的视觉感受,这种感受是把我们眼见的一种知觉转化为一种内心的情感,这情感伴随着我们对画境的体验,人物的形象、小桥、波光粼粼的水面、建筑,这种在静止世界里无法表达的动态感觉,都在画笔的塑造中体现。人类情感所包含的一切智性因素,都在作品中完美的呈现,这种表达方式是绘画式的。很明显!邱瑞敏的绘画作品中暗合着这些因素,他对绘画的理解、阐释与表达,既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最好充实,也拓展了我们心灵“境”的想象空间,而且,在他的作品中,情与景相契,互能传递!

  艺术道路是漫长的,不敢说我的绘画达到了何种境地,但我力求不去臆造空洞无物的东西,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内心体验,然后再加以提炼,并重新加以诠释。

  正如每一段音乐都有它表达的确切内涵,对于一位艺术的实践者来说,上面的话指出了画家想要表达的。如何使自己艺术升华,如何在画布上表现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是画家努力思索的。因为情感的表达、意境的开拓必须借助于一个可见的视象。

  画家创作时,对画面的技术性因素十分关注,甚至有所突破。同时,也十分注重技术外的因素,以便让感情的因素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。八十年代以来,他在作品中除了追求肌理效果外,还增加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“写”的成分,这样一来,画面趋于浑厚苍茫,正是这些视觉上的感性因素,大大地丰富了他作品语言上的多样性。这种对早期绘画程式变革式的改动,使他的艺术变得愈加超然和洒脱。如果没有判断错的话,这种表达样式的变化是基于画家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对艺术的敏锐,这是事实。或许在艺术上,稍稍地向前一步就会使画风突变,他的这种对艺术的探索实践,使他的作品产生了新的能量。艺术就是如此,当内容与形式一旦匹配,绘画的风格就即刻诞生。原先的深厚积淀、艺术上的不断钻研、对传统的继承吸收和立足于丰饶土地的滋养,都被他较好地捏合在一起,并始终能被很好地把握住,这样就使画家的作品不仅可以走入观者的心中,同样也走入画家自己的内心深处。总之,绘画对于画家来说,完全是他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
  这种类似生命体验的创作过程,实则是想表达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。他曾经说过:“风格是因人而异的,是画家自己走出来的。时代、国土、民族、思想、情感、气质和经历之不同,画的风格也会有差异。以往的画家会由于擅长画某种题材,而形成一种固有的画风。当今的时代,画家表现的题材之丰富,引起画家不断地变化画风,是可以理解的。再说,画家不断求新的愿望,也激励他经常以新的语言与观众对话。”

  事实上,画家在创作实践的同时,也注重对理论的研究。这种对绘画理论的探索,也使作品表达更为深远,从某种意义上说,也使作品内容阐释的更为清晰,让作品完全回到艺术的本源。我们从画家的观点中摘取一些句子:

  “对大自然景物神往,不是纯客观的描摹,是画家情感的投入,是意境的开拓,是对自然界色调微妙变化的体验,是刻意追求独到手法和肌理的运用,是在随意、洒脱、悦目的笔韵中去捉摸瞬息即逝的效果。”

  这种倾向于“随意”的绘画,不会受视觉直观的束缚,这样一来,艺术性被完好地保留在作品中。我想画家一直以来都在追求这种艺术上的高尚性,从另一方面来看,绘画的表达方式不是简单的再现,而是给予对象真实之外的另一种“真实”,它更接近艺术的本源。在画家给作品注入情感,营造意境的同时,艺术家的个性和他心中所要表达的都在画中得到一一体现。

  或许,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觅,道路的宽广取决于你的脚步。正如画家所言,对于一位有情感、善造境的艺术家来说,画布上的表达就是他的说话方式。

  作者:金临

  发表于《画界》2012年第1期,总第三十九期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邱瑞敏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