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追求的是“似与不似”,故着力于情感的真挚,画画的精神和气氛。出现的是一种朦胧的印象,而不是照相式的写真,似乎早年吴大羽和周碧初先生的影子在我心里的感应。一幅画最后完成的效果是轻松、潇洒、悦目的,但创作的过程却是几经曲折、反复琢磨的。
——邱瑞敏
采访的第二天,邱瑞敏就要启程周游东欧列国,为他的创作增添新的感受。太太正寻思准备着数码照相机的记忆卡,无微不至;不大的拖杆箱,就是所有行李,当然不包括成捆的已经绷好油画布的画框。
印象中,东欧似乎与寒冷画上等号。其实,邱瑞敏却爱追逐阳光下的明亮。
灰冷与灼热之间
大都市:您以往的作品受古典主义俄罗斯绘画的影响较多,而近期的作品色彩更注重重对于印象主义、后印象主义色彩的自由取舍了。
邱瑞敏:是的。宛如会喝茶的人更爱浓茶一样,油画家无一例外地在色彩上大做文章。以前一味追求银灰调子,人为地制造单一的灰色气氛,给人以压抑的情绪。我现在也感到了自己心情的转变,情感的激动,色彩也从低调走向高调,从棕色调、银灰调变为交响闪烁的明亮画面,更注重色彩的亮度和力度,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组织画面的调子。在色彩上不能按肉眼看到的被大气层淡化了的色度,而应该发挥画家特有的色彩修养和技艺,去加强色彩感。我常追逐夕阳下金色的辉煌、阳光下的明亮灼热。
厚实与轻松之间
大都市:可能由于您的绘画功底和个性,使您的画面流露一种浑厚感。这种感觉是如何实现的?
邱瑞敏:或许是由我性格所致,我从不喜欢轻薄的表现,画面的厚重感常会不由自主地再现。我多半不习惯在光洁的画布上作画,画前非要在画布上做有色的厚底,这样画面不会显得太单薄,色彩也会比在白底上画得更深沉一些。在画的过程中我偏于运用反复多层的画法,重叠使笔触和色彩在间隙中呈现,既使画面形成丰富和朦胧之感,又使画的浑厚感油然而生。我每画一幅总是反反复复不下数遍,每一层会保留某种痕迹在间隙里透出,给人以厚实之感。
大都市:所以,肌理的处理也是油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邱瑞敏:由于油画可以堆积便可制造变化多端的肌理,肌理的效果是丰富的、厚重的,有时是神秘的,如古老的土墙、受损的石桥、形式各异的建筑、流淌的水波等等,在肌理的处理下能达到理想和难以捉摸的效果。当然这应该是随意和自然的流露,才能使画面生辉。
规律与创新之间
大都市:绘画创作本是有规律的,但如果规律成了模式,免不了重复,这是否会给创作带来烦恼?
邱瑞敏:我认为画的风格是因人而异的,而画的路子是画家自己走出来的,跟着他人走不可能有艺术创新。要知道时代、国土、民族、思想、情感、气质、经历之不同,画的路子也应有差异,画的失败莫过于画家没有清醒的认识。以往的画家会由于擅长画某种题材,而形成一种固有的画风。而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,画家所表现的天地之广,题材之丰富,引起画家经常不断地变化画风,是可以理解的。再说,画家不断求新的愿望,也激励他经常以新的语言与观众对话。
大都市:您是如何避免重复的呢?
邱瑞敏:画家可以凭借各种手段来更好地表达情感。比如就构图而言,可以打破时空的观念,把不同时间、地点和空间的人物进行艺术的组合。就造型而言,也可以改变太拘泥于自然形象而力求艺术形象的概括和单纯。就色彩而言,画家可以不受客观色彩的限制和束缚,大胆自由地变换色彩的威力。为了理想地体现主题,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无疑是画家的新课题。
大都市:从前您以创作现实题材而闻名,后来则主要以静物、风景等题材为主,以后是否还会关注现实题材?
邱瑞敏:老实说,我目前在静物、风景上面比较有把握,但在人物画方面还没有完全找到切合自己的语言。有时也会画些,但不是很满意。
艺术与商业之间
大都市:近年来中国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,艺术市场也开始兴旺起来,各种形式的艺术博览会,艺术品拍卖公司频频举槌,各种档次的画廊相继成立,都在向人们展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。您是如何看待的?
邱瑞敏:上世纪末中国就出现了不少拍卖行,也举办了不少拍卖会,运作似乎正常,但由于受制于国内实际需求和购买能力,主要依靠海外买家和机构,这就忽略了培养中国国内广大的消费市场。而有些油画家就把眼光转向国外的画廊和画商。由此,在某种程度上国外买主的口味就极大地左右了中国油画市场的发展。
大都市:现在,似乎恰好相反,国内买家占据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。
邱瑞敏:是的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泡沫还比较多,投机性比较重。
大都市:您的1平米左右大小作品现在已经达到数十万元的价格,您是怎么想的?
邱瑞敏:其实,卖多少价格和画家本人的关系也不是太大。因为绝大部分的作品都不是由本人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的。但我个人并不认为市场上有太多作品是件好事。
大都市:您自己喜欢收藏吗?比较喜欢谁的作品?
邱瑞敏:目前暂时还没有收藏。但我一直在阅读吴大羽和颜文墚两位大师的作品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